苏州大学是国内综合排名靠前,江苏省内综合排名顶尖的高端学府。苏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有着较为悠久的办学历史,近些年苏大风景园林专业引进了大量国际优秀设计老师加入任教,使得苏大风景园林专业在业内享有更高的知名度,在江苏省内有着极高的就业率和良好的业内口碑。上林苑针对苏州大学设计类专业开展定向考研辅导课程已经有十年经验,积累了大量的苏大考研一手信息和核心资料。通过苏州园科集团(苏大独墅湖校区旁的综合甲级设计院)长期保持着与苏大老师的项目合作关系,对苏州大学的考研快题及理论有着更深层次的认知与理解。
该方案由国资委直属央企设计总院景观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上林苑设计学院设计教育总监)执笔设计,在确保方案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兼顾考研出卷改卷老师的审美需求和同学们本科阶段学习能力的特点。(绝大多数在校同学在两到三年内对于设计的学习掌握是很难达到设计院主创的设计要求的,但是大家要清楚的是,考研选拔人才的最终标准是能扎实做项目。因此,真正达到设计院标准的设计方案,一定是各大风景园林高校老师认可的高分方案)。
上林苑设计学院设计方案平面图,不仅兼顾平面美观与考研快题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还通过三维全景建模的方式,实景还原场地的原地形与高差,更直观的将平面设计以三位模型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在方便大家理解方案本身的同时,也再次证明上林苑设计学院的平面设计方案并非纸上谈兵、闭门自嗨,而是经得起实践推敲的、真实能用的方案。
上林苑设计学院立足国内高品质风景园林设计教育,依托自身在国内深厚的业内专业背景资源和12年的考研快题、理论教学辅导实践积累,每一位老师都将用心为同学们提供最优质、最高效和最负责任的设计教育课程!
设计关键词:社区公园、层叠景观、高差处理、生态人居、景观都市主义
1.1场地概况
场地位于江南某老城区,由两栋居民楼和城市道路相围合。场地内的竖向变化如下图所示,场地面积较小,要求运用层叠的方法,将场地联系成整体,充分运用现状地形,满足居民的休闲运动学习等功能需求。
1.2设计要求
【1】.方案创新设计
【2】.不妨碍居民出入
【3】.充分考虑老人活动,儿童活动运动与学习
【4】.设计一座咖啡馆建筑以及沿街商业建筑,总面积4000左右,要求设计室外茶座.
【5】.表达主要植物类型
1.3图纸要求:
【1】.总平面图1:200,表现乔灌草层次
【2】.剖面2个,
【3】.整体鸟瞰图
【4】.文字说明,不少于400字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5】.分析图,形式不限,比例自定
【6】.时间要求:6小时
1.4附图:
2.1 苏州大学风景园林快题分析
苏州大学自翟老师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回来之后,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能力与设计教学品质提升迅猛,考研快题的题目设计类型也与国际接轨。众多真题为综合型绿地类型,场地条件复杂,基地多为真实案例的项目选址,选址不局限于国内本土,如2017年的场地即为翟教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导师James corner设计的美国克利夫兰公共广场项目。虽翟老师并非每年苏大的出题老师,但苏大风景园林的出题改题会深受翟老师设计思想和理念的影响。推荐考苏大的同学,购买和阅读翟老师的著作《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层叠景观是苏大2020年考题的一个核心特点,通俗的表达就是要做出有高差层次的景观设计。为了更好的体现景观都市主义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本案主创(央企设计总院设计总监)将城市建筑意想为山林与场地中心的山地相结合形成山谷,在场地谷中挖掘蜿蜒的小溪,打造观景平台,营建一幅山水相依的都市田园景观,力求描摹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兰亭溪谷实景的生态自然美。
在众多风景园林院校中,苏大的风景园林考研快题,对场地本身基底现状条件的挖掘,对场地背后的文化理念的表达是要求较高的。因此,建议考苏大风景园林专业的同学,备考期间,在学好风景园林设计本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多花时间拓展自身的综合能力,能从跨学科的多维角度真正做出高品质的园林设计作品。
2.2场地概况分析
2.2.1场地外部分析
场地位于江南某老城区
即场地属于房屋密集区,总体来说,外部环境缺少高品质的景观空间,人流车流较大。
2.2.2场地内部分析
(1)由两栋居民楼和城市道路相围合;
即场地内的主要活动人群为小区居民,也会有城市道路周边的游人路过前来休憩娱乐。
(2)场地高差需要适当处理;
即场地内居民楼平台标高4米,“溪谷”标高为0米,山体最高处标高5米。原始的地形需配合景观改造的需要做相应的景观化处理。
★★★★★【知识延展1:地形的处理方式】(本次方案以下处理方式全部使用)
a、台阶
b、台地
c、坡道
台阶的运用无处不在,一种是作为桥梁连接两个硬景空间,一种是作为室外看台的方式。一般室外台阶踏步的宽度不小于30cm,高度不大于15cm。当高差超过1时,应在台阶临空一侧设置围护栏杆或栏板。
看台式台阶一般根据就坐的舒适度和疏散需求来考虑。因经常和台阶一起出现,看台式台阶高度通常为45cm或60cm最为适宜(台阶一般为15cm,正好为15的倍数)。
坡道的坡比一般小于1:8以下,残疾人坡道坡比需小于1:12。
d、挡墙
e、栈桥
f、微地形
挡墙是对高差一种快速、有效的处理方法,有防止突破坍塌、承受侧向压力的功能其形式多样,可以为混凝土,石墙或者其他材质,根据风格和作用不同来选择应用。合理、美观地设置景观墙,能有效的成为景观中的亮点。
栈桥是可以解决高差交通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因栈桥可以架空,而快题设计中又不考虑建造成本,所以几乎可以说是无视地形,只要算好坡比即可设计。
微地形可以通过控制景观视线来构成不同的空间类型。
g、观景平台
h、极限运动场地
i、建筑
极限运动场地可以因地制宜地把陡坎或坡比非常大的地形,巧妙的处理,并且极为容易成为设计亮点。
建筑:利用建筑自身的高度,通过建筑的屋顶花园,建筑室外or室内楼梯电梯解决高差交通问题,同时,这种手法不管是实际项目还是快题设计中,绝对是最大亮点,因为几乎没有人能想到这样处理高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重庆的建筑,一层进去,电梯上了几层楼,还是“一层“出来。
2.2.3功能要求分析
(1)运用层叠的方法
层叠景观即用景观的手法处理好场地内的高差关系,基本设计原则为,多层次、多轴线。一般层次不宜过多,三层比较适宜。轴线一般为一主多辅。
(竖向分析图)
(层叠景观分析图)
(2)满足居民的休闲运动学习等功能需求
由于场地总面积并不大,且场地中心有小型山体,能用做平面节点的空间并不多,因此不建议设计大型运动场地,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且在老城区内设计运动场地,容易吸引大量小区以外的人流。外来人流一方面会占用本小区的稀缺景观资源,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本小区的治安管理压力。
因此,本小区的休闲运动节点,多以开场空间广场为主。以本案主创的设计经验来看,老城区景观设计并不需要一味的追求标新立异和前卫现代,判断老城区景观改造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吸引社区阿姨来跳广场舞。在老城区里,一个吸引不了阿姨来跳广场舞的社区公园广场,不是一个优秀的社区广场。
★★★【知识延展2:居民楼周边环境处理式】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居住区道路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2】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3】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5】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6】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少于75度;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想接;
【7】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8】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自行车的坡道;
3.1设计理念景观都市主义(以苏格兰阿伯丁城市花园为例)
景观都市主义把大地上所有存在的物体(自然的或人造的)及其状态和空间的视觉总和阅读为延续蔓延的景观。这里景观不仅仅是绿色的景物或自然空间,更是连续的地表结构,一种“加厚的地面 (Thickened Ground) ”。借助于这种“人工自然”的层叠式结构,“花岗岩蜘蛛网”重新诠释了阿伯丁所处Denburn谷地的城市自然形态的地形地貌。这里“加厚的地面”所代表的是一个整合了艺术展示、聚会和艺术表演、娱乐休闲,商业活动甚至交通功能的多维系统复合、叠加的景观场域,它同时还将阿伯丁的过去与现在联系在一起,不仅增加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减少了噪音和污染,更重要的是充分展示了具有阿伯丁“地方感”和“场所精神”的历史与文化。
3.2完整快题例图展示
3.3平面设计图
(过程图)
(草模推敲过程)
首先,根据刚刚对题目的分析确定功能分区、基本的处理手法,并合理安排各要素的大致位置。
接着对各个位置要素的可行性进行考虑,和进一步细化,并将整体的空间结构考虑到位,此时结构已经确定,尽量确保后面不要有过大的改动,以避免在考试中浪费时间。
最后,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小细节,局部做一些设计层面的微调就大功告成了。
3.4 内部交通分析
3.4.1 入口:满足城市道路与场地内的入口人流集散需求。
3.4.2 一级主路:丰富景观结构,构成园景引导游览,解决场地各入口与功能区之间的连通。整体形成环线,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人健身活动的需求。
3.4.3 二、三级道路:辅助一级道路,衔接各景观节点空间,增强游客步行体验,增加游玩时间,提升体验的景观性和趣味性。
3.4.4 空中栈桥:是层级景观交通的核心,同时解决场地高差。
3.5 景观节点布局分析
本次节点设置,打破传统景观“一核”的景观结构,因场地的特殊性,也是场地地形丰富优势所在,构建“多核心”“一特色”的景观结构。
3.6 观景视线分析
本次节点设置,均充分考虑场地内个角度的观赏视线,根据最佳观赏视线,设置节点与景物。游人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层次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景观画面。景观细节做过精心处理,力求做到步移景异、移步易景的效果。
4.1 转角的店节点
4.1.1 设计思路:
4.1.2 节点放大平面图:
3、室外茶座(屋顶花园)
(△设计意向图)
4、景墙
5、立体艺术字
4.2 闲云广场节点
4.2.1 设计思路:
4.2.2 节点放大平面图:
3、景墙
4、座椅
5、张拉膜
6、沉水空间
4.3 水中蓬莱节点
4.3.1 设计思路:
4.3.2 节点放大平面图:
1、座椅
Copyright © 2022 南京上林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苏州大学是国内综合排名靠前,江苏省内综合排名顶尖的高端学府。苏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有着较为悠久的办学历史,近些年苏大风景园林专业引进了大量国际优秀设计老师加入任教,使得苏大风景园林专业在业内享有更高的知名度,在江苏省内有着极高的就业率和良好的业内口碑。上林苑针对苏州大学设计类专业开展定向考研辅导课程已经有十年经验,积累了大量的苏大考研一手信息和核心资料。通过苏州园科集团(苏大独墅湖校区旁的综合甲级设计院)长期保持着与苏大老师的项目合作关系,对苏州大学的考研快题及理论有着更深层次的认知与理解。
该方案由国资委直属央企设计总院景观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上林苑设计学院设计教育总监)执笔设计,在确保方案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兼顾考研出卷改卷老师的审美需求和同学们本科阶段学习能力的特点。(绝大多数在校同学在两到三年内对于设计的学习掌握是很难达到设计院主创的设计要求的,但是大家要清楚的是,考研选拔人才的最终标准是能扎实做项目。因此,真正达到设计院标准的设计方案,一定是各大风景园林高校老师认可的高分方案)。
上林苑设计学院设计方案平面图,不仅兼顾平面美观与考研快题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还通过三维全景建模的方式,实景还原场地的原地形与高差,更直观的将平面设计以三位模型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在方便大家理解方案本身的同时,也再次证明上林苑设计学院的平面设计方案并非纸上谈兵、闭门自嗨,而是经得起实践推敲的、真实能用的方案。
上林苑设计学院立足国内高品质风景园林设计教育,依托自身在国内深厚的业内专业背景资源和12年的考研快题、理论教学辅导实践积累,每一位老师都将用心为同学们提供最优质、最高效和最负责任的设计教育课程!
01真题任务书设计关键词:社区公园、层叠景观、高差处理、生态人居、景观都市主义
1.1场地概况
场地位于江南某老城区,由两栋居民楼和城市道路相围合。场地内的竖向变化如下图所示,场地面积较小,要求运用层叠的方法,将场地联系成整体,充分运用现状地形,满足居民的休闲运动学习等功能需求。
1.2设计要求
【1】.方案创新设计
【2】.不妨碍居民出入
【3】.充分考虑老人活动,儿童活动运动与学习
【4】.设计一座咖啡馆建筑以及沿街商业建筑,总面积4000左右,要求设计室外茶座.
【5】.表达主要植物类型
1.3图纸要求:
【1】.总平面图1:200,表现乔灌草层次
【2】.剖面2个,
【3】.整体鸟瞰图
【4】.文字说明,不少于400字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5】.分析图,形式不限,比例自定
【6】.时间要求:6小时
1.4附图:
2.1 苏州大学风景园林快题分析
苏州大学自翟老师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回来之后,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能力与设计教学品质提升迅猛,考研快题的题目设计类型也与国际接轨。众多真题为综合型绿地类型,场地条件复杂,基地多为真实案例的项目选址,选址不局限于国内本土,如2017年的场地即为翟教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导师James corner设计的美国克利夫兰公共广场项目。虽翟老师并非每年苏大的出题老师,但苏大风景园林的出题改题会深受翟老师设计思想和理念的影响。推荐考苏大的同学,购买和阅读翟老师的著作《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层叠景观是苏大2020年考题的一个核心特点,通俗的表达就是要做出有高差层次的景观设计。为了更好的体现景观都市主义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本案主创(央企设计总院设计总监)将城市建筑意想为山林与场地中心的山地相结合形成山谷,在场地谷中挖掘蜿蜒的小溪,打造观景平台,营建一幅山水相依的都市田园景观,力求描摹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兰亭溪谷实景的生态自然美。
在众多风景园林院校中,苏大的风景园林考研快题,对场地本身基底现状条件的挖掘,对场地背后的文化理念的表达是要求较高的。因此,建议考苏大风景园林专业的同学,备考期间,在学好风景园林设计本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多花时间拓展自身的综合能力,能从跨学科的多维角度真正做出高品质的园林设计作品。
2.2场地概况分析
2.2.1场地外部分析
场地位于江南某老城区
即场地属于房屋密集区,总体来说,外部环境缺少高品质的景观空间,人流车流较大。
2.2.2场地内部分析
(1)由两栋居民楼和城市道路相围合;
即场地内的主要活动人群为小区居民,也会有城市道路周边的游人路过前来休憩娱乐。
(2)场地高差需要适当处理;
即场地内居民楼平台标高4米,“溪谷”标高为0米,山体最高处标高5米。原始的地形需配合景观改造的需要做相应的景观化处理。
★★★★★【知识延展1:地形的处理方式】(本次方案以下处理方式全部使用)
a、台阶
b、台地
c、坡道
台阶的运用无处不在,一种是作为桥梁连接两个硬景空间,一种是作为室外看台的方式。一般室外台阶踏步的宽度不小于30cm,高度不大于15cm。当高差超过1时,应在台阶临空一侧设置围护栏杆或栏板。
看台式台阶一般根据就坐的舒适度和疏散需求来考虑。因经常和台阶一起出现,看台式台阶高度通常为45cm或60cm最为适宜(台阶一般为15cm,正好为15的倍数)。
坡道的坡比一般小于1:8以下,残疾人坡道坡比需小于1:12。
d、挡墙
e、栈桥
f、微地形
挡墙是对高差一种快速、有效的处理方法,有防止突破坍塌、承受侧向压力的功能其形式多样,可以为混凝土,石墙或者其他材质,根据风格和作用不同来选择应用。合理、美观地设置景观墙,能有效的成为景观中的亮点。
栈桥是可以解决高差交通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因栈桥可以架空,而快题设计中又不考虑建造成本,所以几乎可以说是无视地形,只要算好坡比即可设计。
微地形可以通过控制景观视线来构成不同的空间类型。
g、观景平台
h、极限运动场地
i、建筑
极限运动场地可以因地制宜地把陡坎或坡比非常大的地形,巧妙的处理,并且极为容易成为设计亮点。
建筑:利用建筑自身的高度,通过建筑的屋顶花园,建筑室外or室内楼梯电梯解决高差交通问题,同时,这种手法不管是实际项目还是快题设计中,绝对是最大亮点,因为几乎没有人能想到这样处理高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重庆的建筑,一层进去,电梯上了几层楼,还是“一层“出来。
2.2.3功能要求分析
(1)运用层叠的方法
层叠景观即用景观的手法处理好场地内的高差关系,基本设计原则为,多层次、多轴线。一般层次不宜过多,三层比较适宜。轴线一般为一主多辅。
(竖向分析图)
(层叠景观分析图)
(2)满足居民的休闲运动学习等功能需求
由于场地总面积并不大,且场地中心有小型山体,能用做平面节点的空间并不多,因此不建议设计大型运动场地,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且在老城区内设计运动场地,容易吸引大量小区以外的人流。外来人流一方面会占用本小区的稀缺景观资源,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本小区的治安管理压力。
因此,本小区的休闲运动节点,多以开场空间广场为主。以本案主创的设计经验来看,老城区景观设计并不需要一味的追求标新立异和前卫现代,判断老城区景观改造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吸引社区阿姨来跳广场舞。在老城区里,一个吸引不了阿姨来跳广场舞的社区公园广场,不是一个优秀的社区广场。
★★★【知识延展2:居民楼周边环境处理式】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居住区道路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2】小区路: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3】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5】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6】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少于75度;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想接;
【7】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8】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自行车的坡道;
03总体设计3.1设计理念景观都市主义(以苏格兰阿伯丁城市花园为例)
景观都市主义把大地上所有存在的物体(自然的或人造的)及其状态和空间的视觉总和阅读为延续蔓延的景观。这里景观不仅仅是绿色的景物或自然空间,更是连续的地表结构,一种“加厚的地面 (Thickened Ground) ”。借助于这种“人工自然”的层叠式结构,“花岗岩蜘蛛网”重新诠释了阿伯丁所处Denburn谷地的城市自然形态的地形地貌。这里“加厚的地面”所代表的是一个整合了艺术展示、聚会和艺术表演、娱乐休闲,商业活动甚至交通功能的多维系统复合、叠加的景观场域,它同时还将阿伯丁的过去与现在联系在一起,不仅增加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减少了噪音和污染,更重要的是充分展示了具有阿伯丁“地方感”和“场所精神”的历史与文化。
3.2完整快题例图展示
3.3平面设计图
(过程图)
(草模推敲过程)
首先,根据刚刚对题目的分析确定功能分区、基本的处理手法,并合理安排各要素的大致位置。
接着对各个位置要素的可行性进行考虑,和进一步细化,并将整体的空间结构考虑到位,此时结构已经确定,尽量确保后面不要有过大的改动,以避免在考试中浪费时间。
最后,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小细节,局部做一些设计层面的微调就大功告成了。
3.4 内部交通分析
3.4.1 入口:满足城市道路与场地内的入口人流集散需求。
3.4.2 一级主路:丰富景观结构,构成园景引导游览,解决场地各入口与功能区之间的连通。整体形成环线,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人健身活动的需求。
3.4.3 二、三级道路:辅助一级道路,衔接各景观节点空间,增强游客步行体验,增加游玩时间,提升体验的景观性和趣味性。
3.4.4 空中栈桥:是层级景观交通的核心,同时解决场地高差。
3.5 景观节点布局分析
本次节点设置,打破传统景观“一核”的景观结构,因场地的特殊性,也是场地地形丰富优势所在,构建“多核心”“一特色”的景观结构。
3.6 观景视线分析
本次节点设置,均充分考虑场地内个角度的观赏视线,根据最佳观赏视线,设置节点与景物。游人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层次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景观画面。景观细节做过精心处理,力求做到步移景异、移步易景的效果。
04细部设计4.1 转角的店节点
4.1.1 设计思路:
4.1.2 节点放大平面图:
3、室外茶座(屋顶花园)
(△设计意向图)
4、景墙
(△设计意向图)
5、立体艺术字
(△设计意向图)
4.2 闲云广场节点
4.2.1 设计思路:
4.2.2 节点放大平面图:
3、景墙
(△设计意向图)
4、座椅
(△设计意向图)
5、张拉膜
(△设计意向图)
6、沉水空间
(△设计意向图)
4.3 水中蓬莱节点
4.3.1 设计思路:
4.3.2 节点放大平面图:
1、座椅